宇宙超级无敌噼里啪啦🐈魔王| ᐕ)⁾⁾

【主线人物剧情性格分析】他们的选择,他们的终末——初代四人的恩怨纠葛

我永远喜欢丽莎贝克。爆哭了...这分析太棒了呜呜呜呜!多多少少都猜到了丽莎幼年的待遇,没想到比我想的还要过分...医园医大刀,我懂了,安排一下,马上去世。

果汁:

哭成傻子

三水文文文文子:

我靠看哭了,哭到停不下来那种…太虐了吧,支撑着丽莎的只有当年的天使和稻草人父亲的幻象,十年电疗,在那里装疯卖傻和恶魔斗智斗勇,表人格袒护里人格让她永远活在童年的天真烂漫里,终于逃出来后得到的真相竟然是父亲早已死亡,得到一丝丝希望来到庄园,却发现见到的故人并非父亲,转而复仇,最后的稻草,艾米丽是失手杀了母亲的人,而父亲又变成了认不得自己的失心者,她幻想着过去,走向了监管者,她最终的归宿只有死亡。艾米丽在一次次的绝望中寻找自我,现实却不尽人意,把她一次次打垮,又给她另一条道路。她不想堕落,不想被淤泥沾污,她在最后一刻还是选择了丽莎,选择了赎罪而倒下。整个园医简直就是为了让我死而让我死,我懂了,我这就立刻去世。

猫汤:


作为一个喜欢剧情的人,特别是喜欢人物性格的人,没事儿时候研究了下初代四人组的性格和经历,感觉初始四人组的人物形象、联系应该算是最丰富的了吧,后面不知道还有没有能超越初代四人组的人物塑造了。

下面是我个人对初代四人组的一些见解和分析,至于初代四人组的推演内容结论我就不放了,具体的话请见:第一赛季人物背景推演回顾

万字流预警,多图杀注意(流量党慎入),大部分图片都来源于贴吧、官网及公众号、B站,还有小部分从外网截的,我的部分看法也是糅合了一些网上的观点和自己的一些理解,所以可能会出现和其他剧情党看法看法一致/相像情况。我的这些观点最初是放在贴吧里的,很多人可能已经看过了,后来我又整理、扩充了一些内容,放到LOF上来,欢迎剧情爱好者一起讨论。

容易被和谐的部分统统用“圌”及(和)(谐)处理

让我们从争议不是很大的律师开始吧:

律师从事的应该是提供理财服务的经济专业律师,不过在这一行上他干得并不是太好,可以说是事业无成。厂长应该是通过了广告或玛莎知道了这么一位理财专家,决定聘请他成为自己的事业伙伴,并邀请他参加了园丁的周岁派对(那时候律师只有17岁),然而律师对厂长产生了嫉妒,这种嫉妒可能来源于出身阶级——按照维多利亚时期的阶级划分,律师出身于中产阶级,而厂长这种从事手工行业的是属于工人阶级,最后当上了小型纺织厂的老板,相当于从底层爬到了中产阶级。律师望着出身比自己要差的厂长过着比自己更幸福的生活产生了嫉妒,并爱上了厂长的妻子玛莎,在嫉妒与铲除情敌的双重心理作用下,他希望厂长能“消失”。之后他说服厂长买下负债累累的军工厂,并和玛莎携剩余财产私奔,导致了厂长在军工厂自圌焚,在那之后他与玛莎结了婚。而不久后玛莎死于医生的手术台上,律师也吃了场失败的官司,律师并没有过上他想要的生活,相反他过得非常落魄。仅仅从简介来看他来参加庄园游戏是为了摆脱过去的贫困从而过上富裕的生活,然而从日记里能看出律师来庄园的真正目的是找到当年导致玛莎死亡的主治医生并向其复仇。


律师的性格是什么样的?

总的来说,律师是比较自视清高的,这源于他上等人的出身以及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可以说他的文化水平非常高,初始四人组中只有他说出了大厅艺术品(缪斯女神)的名字,并且用“亚乌”来讽刺慈善家(《格列佛游记》中几乎一切贬义词都可以形容的生物,喜欢闪闪发亮的石头),律师果然是文化人,骂人骂得狠还不带吐脏字的




律师的傲慢与目空一切导致他看不起那些出身比他低的人,尤为讨厌出身低但是过得比他好的人,这也可能是他对慈善家没什么好感的原因(对厂长的反感除了玛莎外可能也有这一部分原因),而且他和慈善家在7月6日应该是有一场争吵的,这场争吵个人觉得从律师始终不想和慈善家说话来看,他应该是在慈善家那里吃瘪了,尽管他巧舌如簧、口才不错,但终究骂不过底层出身的社工,对面毕竟是没有受到过优良教育的街头小偷,吵不过简直太正常了。



律师本人狡诈又精明,非常擅长设计圈套,你可以说他道德感不高,他设计计谋导致了厂长的自圌焚,庄园里有设下陷阱导致医生被厂长发现,至于医生目前到底是个什么状态我倾向于还有后续,毕竟这种镜头往往都是故意留下悬念的。


尽管律师在道德原则方面的为人糟糕透顶,你可以说是他导致了厂长和园丁的悲剧,但是律师在爱情方面确实表现得痴情,他不可救药地爱上了玛莎,推演里用“坠入爱河”来形容这位爱火被点燃的律师,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只要是为了玛莎,原则、体面(律师非常看重体面)、甚至是生命都可以不要,他活着仅仅是为了 爱人报仇。他的结局其实显而易见了——走向地狱,自我了断亦或是接受园丁的报复,他已经没有求生欲望了,或者说,下地狱,才是他应得的结局,律师自己也是清楚的。

他的七夕寄语多多少少让我想到了西方经典的婚礼誓词:

“我愿意她成为我的妻子,从今天开始相互拥有、相互扶持,无论是好是坏、富裕或贫穷、疾病还是健康都彼此相爱、珍惜,直到死亡才能将我们分开。”

但是,

“爱情不以死亡为终点“


“玛莎,地狱见”




接下来再谈谈医生

医生出身于中产阶级,受过高等教育,年轻时的她心怀梦想,尽自己努力开了一家私人诊所,并且将《希波克拉底誓言》牢记于心,虽然在刚开业时病人不多,诊所出现了亏损,但是医生凭借自己逐渐精湛起来的医术扭转了局面,治疗方向主要是针对妇女。蒸蒸日上的诊所同时也吸引了教会的目光,他们请医生到白沙街59号的疯人院进行义诊(园丁所在疯人院)。在这之后由于什么原因,诊所营收再次出现亏损,为了让诊所能够度过困难期,她开始提供堕胎服务,这时候的她已经开始违背自己当初的誓言。事实上,堕胎服务确实给她带来了非常可观的收入,她也逐渐沉浸于其中,心境也发生了转变,变得冷酷贪婪。然而当时堕胎是违法的。后来医生在一次手术中抛下了病人导致病人死亡,这使她的非法行为(即提供堕胎服务)彻底被曝光,她的事业,甚至可以说她的人生,都毁于一旦。为了逃避警方的追捕,医生改名,根据传闻简介来看,她来到庄园的目的是为了寻找一个稳定的住所,但是根据她自己的日记来看,她来庄园是为了弥补过去的错误。


医生的经历被我分为了三个阶段:

理想期——崩坏期——消沉期

理想期的医生心怀梦想,医德高尚,可以真正的称得上“白衣天使”,与园丁相遇的医生正是这个时期的。崩坏期的医生被现实击垮,贪婪冷酷,用非法产业为自己盈利,逐渐失去医德,玛莎事故就是出现在这个时候。消沉期的医生因为被追捕而流圌亡,到处奔波的她疲惫不堪,同时心境再一次改变,她开始反思过去,想要弥补过去的错误,但是因为现实给予她的“旧伤”使她在大部分时候依然选择漠视,庄园里的医生就是现在这个状态,也就是说:消沉期的医生处于理想期和崩坏期之间,比理想期的她黑一些,比崩坏期的她白一些。

这也是之所以大家觉得医生现在在庄园里比较白的原因,因为她的黑暗期在推演里(也就是过去),现在的她实际上心境和崩坏期是不太一样的,从律师和她的对话也能看出来,比起崩坏期的恶意(具体见医生最后一条推演),她现在对现实更多的是一种无奈——“我们不得不去接受它”。


除此之外,她很可能还在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因为无论是官方早期给的人格测试,还是官网上的医生介绍,都强调了她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境地,内心是复杂而纠结的,一边是救死扶伤,另一边是逃生取胜,至于最后她选择了哪一边,这点我们放后面说(应该都猜到了)。



对了,这里有一个有关医生为什么崩坏的脑洞,这个脑洞不属于我,属于其它剧情爱好者,我觉得很有趣,分享一下这个脑洞:

还记得圣心医院的背景故事介绍吗?



有一位医术精湛的牙医被人们怀疑是病人失踪的罪魁祸首,当他被疯狂的人们抓圌住质疑时却让人们把他放回去做完手术,他的态度激怒了疯狂的群众,于是被沉入了沼泽。

实际上根据我们猜想,医院失踪的人很大可能和牙医本身无关,牙医只是替罪羊,而且牙医的医德非常高尚,哪怕面对愤怒的群众,都要坚持将病人的手术进行完。

那么这位牙医会不会和医生有什么关系?

这位牙医可能和医生很熟,甚至可能因为其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被医生当成了偶像,她相信以牙医的品德不会做出让病人失踪的事情,而失踪的病人很可能是跟教会的阴谋有关(因为这所医院是教会开的),但是牙医却成为了群众发泄愤怒的替死鬼。医生在得知自己所敬佩的人一心一意为他人谋福换来的确是命丧黄圌泉的下场,意识到在这个残酷的世界想要生存下去,需要的不是道德,财富与利益才是保命的关键,这个冰凉的世界让她心灰意冷,所以她最后违背了自己的誓言,破坏了规则,将一开始迫于生计才做的堕胎手术转变为自己谋利的道具。


那么医生的结局会是什么样呢?

她想要弥补过去,这一点我已经多次强调了,实际上官方给医生的个性宣言也是“fix it”(可以翻译成修复、弥补)

在面对园丁的时候,她的内心是纠结的,“我必须赢取胜利!”和“丽莎她还需要我!”两种声音同时回荡在她的脑海中,而她最后选择了后者。


为了弥补过去的罪责,医生很可能,死了,用命来赎罪,这一灵感来源于胎死腹中的时装“赎命”,但是,医生的最后以死亡来弥补的对象实际上并非丽莎,而是玛莎。

庄园主给医生的信上很可能是以“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为由吸引她来庄园,也许医生最初来庄园看到丽莎时以为,庄园主是叫她来履行过去的誓言来弥补过去的失约,但是最后与律师对峙时,她可能才意识到,庄园主实际上是让她为玛莎的死负责,这同样是弥补过去的罪责。至于医生到底是因为愤怒的群众抛下玛莎还是因为手术了一半发现以自己的医术无力回天直接见死不救是没有定论的,毕竟医生的推演只告诉了我们她手术了一半就走了,至今我们都不知道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导致医生抛下了手术中的妇女而独自离开。

但是那已经不重要了,事故已经发生,无法改变,能改变的只有她自己,正如同她的七夕寄语一般:

她的人生主要发生了两次转变,一次是堕入黑暗,一次则是重拾誓言。


莉迪亚·琼斯,一位被残酷的现实所扼杀的理想主义者,在意识到现实的黑暗后心灰意冷,理想逐渐消散,白衣沾满鲜血,天使最终堕落,但是在冰冷黑暗中,她发现自己的内心还遗有过去那一点点的美好,她想要找回曾经,找回曾经的誓约,找回自己的初心,以此来救赎堕落的自我,最终,她用自己的死赎掉了曾经的罪,陨落于庄园,结束了属于她的救赎之路。


“我只是想要履行曾经的誓言,找回往昔的自我。”



接着轮到园丁

园丁推演大致内容就是园丁是一个出生在正常家庭的小女孩,父亲原本经营着小型纺织厂,母亲可能像维多利亚大部分女性那样照顾家庭,园丁在很小的时候生活还是幸福的,直到有一天,一个陌生叔叔(律师)闯入了园丁的生活,她的母亲开始多次不归家,并和她的父亲吵架、嫌弃父亲衣服不干净,年幼的园丁这时尝试着帮父亲分担一些事务(修理东西、变废为宝,她的修理、园艺技能可能就是在这时学会的),然而一切都未能阻止厄运降临在她身上,母亲最终离开了她,父亲因此酗酒(甚至可能会对她发火),家中的东西不断被搬走,为了不让那些陌生人夺走她和父亲的东西,她开始有了破坏倾向,刚好对应了推演9中“在事情变得更糟前趁早行动”,而这个行动指的应该就是指破坏。后来厂长不堪重负,将园丁送入了孤儿院,而这所孤儿院不出所料应该就是慈善家的那一所,在里面大概待了几年的时间后,她被送往了白沙街59号疯人院接受了将近十年的电疗,最后在某个时机逃出了疯人院,为了防止再被抓回疯人院从而改名。在外面的世界她成为了一名园丁,受到了庄园主的邀请而来到庄园。传闻中的她是为了获取奖金来装饰稻草人的,然而根据医生律师的传闻与事实相悖的先例来看,园丁多半不是为了钱来的,而是信中提到的“故人”,这个故人很可能和她的“夙愿”有关,但是目前在园丁日记里这个“夙愿”没有体现出来,很可能在园丁日记最后一页上才能得到答案。

园丁原名不是丽莎·贝克吗?为什么后来改成了艾玛·伍兹?

期初我认为可能是为了防止厂长身上的债务落在园丁身上所以园丁改名了,但是后来医生日记表明医生是知道园丁本名的,也就是说园丁起码在疯人院的时候还是在用丽莎·贝克这个名字,所以为了躲债而改名的说法似乎不成立,而且那个时期一旦你进入了类似济贫院这种地方外界的人基本就不会打扰你了,所以应该不是在孤儿院或是疯人院时期改的名,完全没有改名的必要。

个人感觉应该是出院后改的,但是为什么要改名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抛出另一个问题:园丁是怎么出的院?

那个年代,进了疯人院后想出来大概只有这几种可能:

1、 病情好转(然而根据医生日记来看,园丁的病情不仅没有好转,还恶化了)

2、 有亲属来接(园丁母亲离开、父亲自圌焚,没有亲人能来接她)

3、 私自逃出来(我个人倾向于这种可能)

没错,园丁很大可能是从疯人院逃出来的,为了逃脱追捕,防止再被抓回疯人院,改名为艾玛·伍兹(情形有些类似于医生),而这个想法能得到的证明目前是推演7的结论,“我想,我知道该如何打开那扇门了”

她很可能知道了打开疯人院、逃出疯人院那扇大门的方法,并在一个合适的时机选择逃了出去。


为什么我认为园丁在疯人院呆了10年?

这一结论源于园丁推箱子时对箱子中的慈善家的一句话:“重到我无法想到十年后的你会变成什么样”,当时我一直在想,园丁为什么会如此执着于这个“十年”。后来想了想,或许就是因为当年慈善家那个将孤儿院交给教会的决定导致了园丁被关在疯人院十年,她被禁闭了十年(维多利亚时期疯人院实行封闭式管理),所以她想让慈善家体验一下她被囚禁(个十年)的感觉(被关在狭小的箱子里),这同时也对应了后面她的那句话“我会好好照顾你,就像你曾经妥善地对待我那样”。而且园丁在疯人院这十年间应该没少对着教会人员装疯卖傻玩玩儿心机,好让那群人放松戒备和警惕,这也是为什么庄园里的园丁总是给你一副看不透的感觉,估计在疯人院里和教会人员对峙时就是这样了。



园丁失忆了吗?

我个人倾向于没有,最起码她有一个人格保有全部的记忆。她没有忘记自己的本名丽莎·贝克,庄园主给她寄的信上写的就是丽莎·贝克的名字,如果她忘记自己的本名,她大可认为庄园主寄来的信寄错人而拒绝邀请,但是她没有,说明她本人是清楚自己的原名的,甚至知道庄园主寄来的蓟花所包含的意义才来到的庄园。目前有关蓟花的有两种方面的猜测,一种是指耶稣与圣母玛利亚之间的亲情(传说蓟花是玛利亚取下基督身上的钉子后长出来的),可能暗示了厂长和园丁的父女情,而另一种则是指“复仇”(蓟花花语)


还有一个疑问点,就是园丁是何时知道厂长自圌焚的?

根据推演序号来看,园丁是在非常后面才知道厂长自圌焚的消息.

很可能是因为疯人院禁闭的环境空间,园丁在那里“囚禁”了将近十年,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对于外界的消息她一无所知,每天面对的就是教会人员及医生(不是指莉迪亚,是指教会势力下的医生),前面也说过,园丁是一个有破坏倾向的孩子,这种孩子是有着很大可能性被拘禁起来的(其实从园丁的技能也能看出来她是个破坏狂,每个人的技能和他们的人设是有些关系的,比如医生的治疗暗示她医术高超,佣兵的冲刺暗示他身手敏捷、有飞檐走壁的能力等等,与其说园丁对应拆解,不如说她的特质实际上是破坏,早期园丁技能的描述用的都是破坏,包括早期特质“仇视”里也是说她太能搞破坏了从而导致监管者的仇视)


在这里我做一个推测,那就是,园丁是在逃出疯人院后,寻找自己父亲的蛛丝马迹才发现自己的父亲已经失踪于十多年前的那场大火(通过当年的报道,在报道上她只看见了燃烧军工厂的图片,只是父亲的一个残影),发现父亲“死亡”时园丁是不相信的,因为她没有见到父亲的尸体,这也对应了推演11残像中“不,这不可能是真的!”。


她不相信自己的父亲就这样消失了,这源于她对自己父亲非常强的执念,甚至因此而产生了恋物情结。正如我们所知,园丁无论是在简介里,还是她的传闻里,都会提到一个叫做稻草人的物件



她将稻草人视为自己的“梦中情人”,并且对其非常的迷恋,我特意去查了一下恋物情节相关,发现这种情节通常是发生在童年有过创伤和刺圌激的人身上,童年阴影会让这些人将一些依恋的情感投射在物体身上,本来这些情感应该是投射在父母身上的(对父爱抑或是对母爱的渴望),但是因为一些外部原因导致最后将这种情感投射在了物体上,其实就是恋圌母/恋父情结的另一种体现(因为最早恋物情结是由弗洛伊德提出来的)。而园丁身上的这种情节非常的严重,从她对稻草人的那些话里就能看出来。

“我一直很想你”,她和稻草人其实也只离开了一天,园丁真正想念的是谁,其实是很明显的。 


从园丁的推演就能看出来,厂长在玛莎离开后一直酗酒,那个阶段可能会在酒后对还很小的园丁发火,但是园丁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她只是希望父亲不要再生气了,并且把过错归罪于自己,“我要赶快向父亲道歉”“都是我的错,我不想让您生气的”


稻草人无论实在体型、气质上,都像极了他的父亲,包括当初她的母亲离开她父亲的原因就是嫌弃他父亲衣服不干净,也就是说厂长在纺织厂干活,身上是沾满灰尘的,而稻草人身上就是脏兮兮的(被律师嫌弃了),但是园丁不嫌弃,园丁是不会嫌弃他的父亲的,她一直在拥抱这个脏兮兮的稻草人(而且园丁的设定也是身上破旧而泥泞)。


厂长在园丁心中的地位绝对是不可替代的,与厂长相处的时光代表了大部分园丁的美好“过去”,那个七夕寄语应该就是园丁写给父亲的,她希望父亲能连同那些美好的过往一起回来。又或许,这是她在孤儿院/疯人院发出的心声,当时的她不知父亲已经自圌焚,只是盼望着父亲哪天能回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希望落空了。


顺带一提,欧美服那边父亲节用的贺图就是园丁拥抱稻草人,所以基本上可以说稻草人身上被园丁寄托了对父亲的思念(代表园丁的“过去”),是父亲的幻影,而这种思念、想念逐渐疯狂,最后成为了一种可怕的执念。


后来庄园主在她的信中提到了“故人”,园丁很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父亲,抱着“无论如何也要见父亲一面”的想法来到了庄园。

结果园丁来到庄园发现事情并不是像她想象的那般,她没有看见父亲,取而代之的是另外三个人,但是另外三个人某种意义上确实也算是“故人”,医生电疗过她,慈善家的孤儿院她呆过,律师则是导致她家圌破圌人圌亡的罪魁祸首,这时候园丁可能发现也许自己会错庄园主的意思了,然后目标改为复仇(毕竟蓟花有两种解释方向),在确定了医生仍然是当年自己心中的“白衣天使”后,打算与医生一起获得胜利,可惜造化弄人,医生的天使形象很可能会在后期崩坏,因为当年玛莎死亡的真相被律师全盘托出,园丁心中的“天使”与“梦中情人”两个精神支柱都倒了(“梦中情人”的形象因慈善家钻入稻草人而被破坏,“天使”的形象则因为母亲死亡的真相而被破坏),园丁的精神病情开始恶化,她被圌逼到疯狂复仇的不归路上,很可能还在复仇的过程中认出了自己的父亲,只不过是以屠夫身份出现的父亲,一个面目全非、已经完全被愤怒所支配、认不出自己的父亲,痛苦的真相令她本来就不稳定的精神崩溃,最后她还是不得不去面对自己的父亲,接受这个现实——她走向了自己的父亲。她的疯狂,她的痛苦,都随着她的死亡而结束了。


那么园丁是一个怎样性格的人呢?

她是一个非常留恋过去的人,沉浸在过去中的人。


甚至为此产生了恋物癖和臆想症,恋物癖已经解释过了,这里再说下她的臆想症。

园丁是一个活在自己臆想世界的女孩儿,她不愿意让别人打扰她的世界(医生比较特殊,因为园丁眼中的医生还是保留在没有堕落的时候,她“白衣天使”的形象属于过去“美好”的一部分,但是一旦崩坏就不好说了),她用人格解离的办法回避了现实的痛苦,将自己的臆想和现实隔离,从而产生了表里人格,这一点从人格测试可以看出来。


里人格帮表人格分担现实的痛苦,并且保证表人格的世界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打扰,一旦有人要硬闯表人格的世界(慈善家躺枪),里人格就会将其视为危险因素而警告甚至是排除,只是为了给表人格模拟一个过去没有任何人打扰的美好世界,从而让表人格一直拥有微笑(这个笑其实是很病气的),也就是说,表人格对自己和世界的认知以及心智还停留在灾难未发生前的丽莎·贝克时期,这也是为什么园丁日记中她自己眼中的她和别人日记眼中的她如此的不一样,有时候你甚至感觉她有些神情游离、活在自己梦里的感觉(特别是她对稻草人的表现)。与此同时,里人格面对现实,解决那些要进入她精神世界的闯入者,帮表人格释放压力与痛苦,扶手事件和颠茄派事件应该就是里人格所为。两个人格相辅相成,表人格对里人格而言是一层很好的伪装,而里人格则是表人格的保护屏障,表人格甚至不介意里人格用一些极端手段来“处理掉”那些外来的闯入者,她在意的只有她的臆想世界。而且园丁的两个人格并非对立关系,因为你看不出园丁本人的两个人格有激烈斗争的感觉(具体可以参考侦探和杰克,这两个角色都属于两个人格激烈斗争对立的)。关于这一点的推测源于当初官方的人格测试以及她的个性宣言“go away”(走开!),我个人认为这个“go away”是对那些想要进入她私人内心世界的人以及外界的危险说的。


最后,当她不得不去面对现实,她的美好精神世界开始崩溃,人格很有可能开始紊乱,导致彻底疯狂;面对自己无时不刻在想念,却变成了怪物的父亲,她冲了上去,最后倒在自己的父亲面前,也许最后的弥留之际,她依然幻想着,幻想父亲是带她去看烟火,正如同小时候一般,父亲拉着自己一起去玩儿,去光亮、美丽的地方欣赏烟花,也许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并非痛苦,而是幸福的。



只因为她终于陪伴在了自己想要陪伴的人身边。


“因为有你的陪伴才让我充满希望。”


下面要进入慈善家部分了,我知道慈善家一直都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的角色,这里也只是说说我对他的看法,也算是为他的形象做一种可能性的猜测,可能会与主流猜测非常不一样,认不认同都没有关系,毕竟猜测这种东西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从推演可得知,慈善家的真实身份实际上是个小偷,他行踪诡异,收养里一些孤儿,并让孤儿们协助他偷窃,而且他收养的大部分孤儿都是残疾儿童,推演4宝藏暗示了这些残疾儿童是他的经济来源,然而慈善家教唆孤儿进行偷窃以及协助偷窃让这些孩子们的良心很过不去(注意推演3中孤儿写的那句“我真坏”,说明孤儿很自责),所谓的“家,甜蜜的家”实际上只是一个表象,从园丁、律师日记的慈善家部分行为我们也能看出,慈善家是一个带有“暴力色彩”的形象,孩子们可能非常惧怕他,这种长期的惧怕和压抑导致了孩子们的精神问题,但是慈善家并没有意识到(他受得文化教育水平不高,所以忽略了这方面也是正常的)。他的慈善事业吸引了教会,教会提出与他合作,并达成了某种交易。因为教会势力的渗透,孤儿院中有大量精神病儿童的“真相”被发现,教会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并很积极地将孤儿院改造成精神病院(打算将孤儿院纳入自己的势力之下),与此同时慈善家的偷窃行为被自己收养的孤儿揭发而导致入狱(很可能是隔阂越来越深导致的),这让他陷入了一个非常糟糕的境地,最后他决定通过将自己的孤儿院运营彻底交给教会来使自己出狱,出狱后教会给了他一笔数目相当可观的金钱,并打算将下一所孤儿院的运营权交给他,但是因为教会给的钱不足以建一所新孤儿院的原因而来到了庄园,除了钱外,园丁似乎也是他来庄园的原因之一。


至于慈善家是否和教会进行过抗争,我的个人观点是:没有。

因为比起人多势众的教会,他实在是太渺小了。

维多利亚时代,教会的上层人员都是贵圌族出身,掌握着对人们精神生活甚至是日常行为习惯,而且与宫廷豪门、政圌府关系密切(甚至可能和议会上院的人存在血缘关系)。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慈善家一个出身于底层社会、没有什么家庭背景的人拿什么去和教会抗争呢?如果他和教会作对,教会可以轻易地除掉这个“眼中钉”,还记得圣心医院的那名牙医吗?只要教会想办法抛出一些孤儿院的问题激起群众的愤怒,人们第一时间绝对会将注意力集中在慈善家身上,而非教会,慈善家会因此身败名裂且无人支持,而教会,只需要去找一个新的“背锅侠”罢了。其实慈善家到底是不是小偷对教会并不重要,教会需要的只是一个傀儡而已,如果他不遵从教会安排,那么换一个便是。很明显,慈善家不仅没有反抗,甚至在教会眼中,他是一个非常听话的“傀儡”,他可能是很服从教会的。


以至于教会在他交出孤儿院后,认为这是慈善家一个“明智的选择”,给了他很大一笔钱,甚至愿意将新的孤儿院交给他来运营,如果他反抗教会,教会是没什么理由给他这种优越的待遇的。


为什么我认为慈善家的盗窃行为是孤儿们揭发的?

因为推演3里强调了“秘密”最终将被揭发



孤儿们知道慈善家的秘密,他教唆孩子们偷盗,这让孩子们很自责和愧疚,又因为他比较暴躁,孩子们惧怕他、躲着他,最后揭发他,背叛他,导致了他的入狱,这也是为什么他会有那句“一次,又一次,你们全都背叛了我!”,这里用得是“你们”而非“你”,我个人倾向于这里的“你们”指的是那些(像园丁一样的)孤儿院的孤儿们,这样就可以解释慈善家这句话了:


“我养了你们,给了你们住处,让你们生存了下来,你们这帮小兔崽子倒反咬一口,把我送进监狱了?”


好了正经一点,下面分析下慈善家的性格是什么样的?

我个人观点,认为慈善家这个人物,是有两张面孔的。

一张面孔是有些暴力色彩的小偷,而另一张面孔则是和蔼可亲的慈善家。他在教会面前应该都是以后者的形象出现的,而且表现得会很有涵养(具体请见慈善家的行礼动作,尤其是那个鞠躬,绅士善),他平时在上层人物面前应该是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在园丁面前很可能大部分是将也是以这种和蔼可亲的样子出现的,你不可能在还没追到的心上人面前一副暴躁老哥的样子吧。

同时,他的时装“画家”暗示了他的慈善事业就是一出“装模作样的闹剧”。


毕竟,一个从底层出身的街头小偷,能做到与教会握手谈笑风声,处世一定是圆滑、懂得进退的


他要是跟教会顶撞,那他很有可能会身败名裂,进了监狱教会也不会管他了。


至于慈善家为什么突然在园丁面前变回了原样(暴躁老哥样),我倾向于因为发现了庄园的秘密急于向园丁展现再也装不下去了,他一直隐藏的另一面终于展现在了园丁面前,我个人不认为他吃了颠茄,颠茄会导致幻觉,让人兴奋,但是却不会让人变得暴躁。何况根据日记日期看来,他刚来庄园的时候就和律师吵了一架,那时他应该还没有接触颠茄,而律师在之后对他有这么一句话:


同样如果你园丁日记里选错了回答会有这么一段文本:


所以个人倾向于这才是慈善家的真实面孔。不过他在邀请园丁时表现得还是很友善的


这里的“克利切请你去花园”很可能是他在花园里发现了青蛙金球的秘密(这个金球在日记多次被提及),而这个金球很可能是某种机关,花园里可能暗藏密道。主要原因有下

园丁在追着慈善家来到花园后在花园里搜了个遍,却根本没发现慈善家的影子(注意此时金球消失)


但是园丁在和稻草人说完话后慈善家又很诡异的在她身后出现了!


而且园丁在拒绝了慈善家后慈善家表示“你会后悔的!”



我觉的之所以慈善家会这么说,很可能是因为他发现了庄园密道(或者是什么神奇的机关),跟逃出庄园的联系很密切,所以邀请园丁来花园分享这个发现(顺便在心上人面前炫耀表现一番),但是由于园丁的不领情从而导致最后他选择一人逃走(特别是火烧稻草人事件一过,我估计慈善家不会再去找园丁了,他是一个懂得适时进退的人,碰壁了应该就会回头,园丁这次应该算是碰壁碰得比较狠的)。

顺带一提,“蓝胡子”这个皮肤(故事本身讲得是蓝胡子杀掉不听话的妻子的故事)


有很多人当初都觉得暗指虐(和)童(谐),但是我最后比较认同另一位剧情爱好者的看法,那就是慈善家对心上人的态度:

“如果你听话,你就是我的小鸟,我对你好”

“如果你不听话,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联想一下慈善家和园丁就是:

“如果你愿意做克利切的甜心,我带你从庄园出去,我们一直在一起”

“什么!你居然拒绝克利切!你会后悔的!你别想出去了!”,然后慈善家最后自己一人走了,

甚至可能包括他那个果断的将孤儿院交给教会的决定,除了能取圌悦教会好让自己从监狱脱身,另一方面可能因为那个孤儿院孤儿们的背叛导致他认为已经失去继续管理运营那个孤儿院的必要了,所以他最后放手了。

“忘恩负义的小兔崽子们,既然你们不让老圌子好过,那么老圌子也不会让你们好过”

所以说慈善家并没有那么无私,说他为了爱情能赴死(还是为一个不爱他的人),我觉还是不太符合这个很现实的人的处世观,对的,慈善家很现实,他对你好是有前提的,是需要回报的,他懂得什么时候收手和撤退,你可以说他虚伪、势力甚至是有些自私的,但是慈善家出身的背景是维多利亚时期的底层社会,如果说医生园丁还出身于不错的中产阶级家庭,能有一段未涉世的美好时光,能去“做梦”,那么慈善家则是一出生就要学会怎么在这个第五的黑暗世界里生存下去(甚至可能没有“做梦”的机会),这点从他的简介就能看出来。


最后他能和教会这种地位的谈笑风生,绝对不是什么一尘不染的简单人物,肯定是有两把刷子的。

这也使得他逃离了庄园。

他的七夕寄语,也是很有趣的,“真相是相对的,我只是选择了对自己有利的部分而已”


连他的传闻,都只选择了对他有利的一面,这是不知内情的旁人眼中的“慈善家”


其实他的表现已经很明显了,他平时选择以“慈善家”这种正面的形象出现在人面前,在网上流传的照片里,他是一个看上去“慈善又平易近人”的善人


而在这曾光鲜亮丽的表皮之下,隐藏着一个有些自卑、阴沉又暴力的小偷,这也是为什么医生说他自傲又自卑,自卑是源于他的真实身份——他只是一个出身低微、躲在阴影中的贼,自傲则是源于他的表面身份——一个能与教会合作的慈善家,而且是一个底层出身却能跻身于上流社会的慈善家。

他的时装“虚华”也有暗示(“虚华“本身这个词的意思我就倾向于“虚假的华丽”)


“先敬衣冠后敬人”——只见其表,不见其里——只看见表面光鲜,不见其内部的灰暗。

正如同他的推演7灯下盲描述的一般:“只见光,不见影”。


下面对一些民间比较关心的疑问点来阐述下个人的看法:

慈善家有恋(和)童(谐)癖吗?

我个人倾向于没有,首先园丁和慈善家的推演中都没有提到对方,所以他们在小时候很可能没有主流思想想象的那么熟悉。园丁自己的日记4里对箱子说了一句“重到我无法想象十年后的你会,变成什么样子”,如果她强调这个“十年”的原因是慈善家当时将孤儿院交给教会的决定让她在疯人院里禁闭了十年(即“十年论”成立),那么园丁很可能在12岁之前就已经被送往疯人院了(毕竟严格来讲14岁接受电疗不能代表14岁才进的疯人院,也许园丁很早就进院了,只不过医生在她14岁时出现了并且给她留下了与其它教会医生不一样的印象,才导致她在推演里特意提到了医生),这俩人至少十年没见面,关系很可能并不亲昵,也没有“恋圌童”这一说。慈善家对园丁的追求很可能是近期开始的,应该是在来庄园前有过接触。


那个日记里的左边是怎么回事?

实际上不出意外应该是孩子失去了左边后被慈善家捡到了,日记里提到了“他真走运,只少了左边”,很可能慈善家之前捡到过伤得比这更严重的残疾小孩儿,所以才会有“走运”这一说法,红色的污渍不出意外应该是小孩儿身上的血迹,“希望他能赶上明天的早饭”,看起来这个孩子伤得比较厉害(甚至可能已经有生命危险了),不排除由于他是第一时间把孩子捡回孤儿院而非及时治疗导致了伤口恶化,更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死亡,而且从网上流传的解包图片中的“他能活下来吗”看出可能确实有这个倾向,看来孤儿院里可能会出现孤儿死亡的现象(维多利亚时期孤儿院孤儿死亡率趋势不低)。




那慈善家的左眼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光从推演里看不出来,推演中并没有提到眼睛的事情,但是慈善家出身于当时的底层社会,由于没有受到教育,底层的整体文化素养水平不高(很可能就是用拳头说话),偷窃、打架、斗殴、恃强凌弱的现象在这个阶层应该是常有的事情,所以会有流圌血事件也并不罕见(就连慈善家自身都带有暴力色彩),也许慈善家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失去左眼也说不定。


慈善家受到庄园主的邀请了吗?

我个人倾向于他是受到庄园主邀请而来的,因为餐桌上的卡片上有他的名字


显然是受到了邀请才会被写在卡片上,而且律师也说过,慈善家被安排了房间


如果没有受到邀请的话估计也不会给慈善家安排房间,毕竟庄园主非常看重规则,他不大可能让庄园成为不速之客想来就来,想出就出的地方。


慈善家认出园丁了吗?

感觉还是认出来了,毕竟有一句“不知感恩”,也就是说他应该是知道园丁在自己的孤儿院里呆过的,园丁应该也是记得慈善家的,所以后面推箱子时才会说“我会好好照顾你,就像你曾经妥善地对待我那样”,总觉得这俩人过去可能结了什么梁子。


慈善家对孩子们的态度?

客观来讲他确实是在养孩子,解决了孩子的温饱问题,但是他对孤儿缺乏必要的关心(类似心理问题和一些健康问题),或者是没怎么上心(如果真是这样就比较接近于伪善者的定位),甚至因为本人脾气暴躁、有暴力倾向的原因导致孤儿们惧怕他,孤儿们在这种压抑环境下的成长是有缺陷的,所以最后精神病问题频发于白沙孤儿院,直接让教会抓圌住机会直接将其改造成了儿童精神病院。


是慈善家制造了那些残疾儿童吗?

之所以会有“制造残疾儿童”的说法是因为慈善家的推演4,标题为“宝藏”,内容又说了“靠你的双手去创造它”,结论里又有个刚残疾的小孩儿,导致部分玩家认为是慈善家制造了那些残疾儿童。



但个人认为他没有,慈善家有暴力倾向不假,但赤手空拳直接弄没一条胳膊未免有些夸张了,这又不是抗日神剧,单纯的拳头是无法导致孤儿们照片上那种程度的残疾的,而且对社工来讲,直接捡孤儿要比“制造”残疾孤儿成本低得多,慈善家这种现实主义者应该不会算不出这笔账的,所以这里我倾向于:“慈善家通过捡那些伤得比较重的残疾小孩儿来创造宝藏财富,这些残疾小孩儿是他财富的来源,或许是因为收养残疾儿童能得到更多人的同情与善心,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施舍”,至于孩子们是怎么残疾的,我认为应该是意外、事故等,何况维多利亚时期盛行童工,因为工伤致残也是有可能的,慈善家可能就专门收养这类孤儿。


为什么园丁认为慈善家是一个好人还对他下圈套?(园丁日记中园丁说慈善家是个好人)

园丁本人疑似患有人格解离(从医生日记得知)


至于园丁是何时患上人格解离的,我个人倾向于是在疯人院期间


她希望有人能帮帮她,帮她逃离痛苦,帮她缓解孤独,这个人出现最后出现了,那就是她自己——她的里人格,里人格帮她承受了孤独和痛苦,好让表人格处在八岁前时期的幸福状态,这很可能导致了她的认知割裂,当然也不排除是伪装,毕竟某种意义上来说慈善家将孤儿院交给教会这个决定间接导致了她被送往疯人院将近十年的禁闭电疗,这也是她敌视慈善家的原因。


“机关论”的依据是?

律师日记里律师自己就强调了他要离那些机关远一点。


而且目前已知的两个缪斯女神像身上都有类似解谜要素的东西,其中一尊雕像上有少了两根琴弦的竖琴,雕像下方还有一个没有把手没有锁的抽屉



不出意外的话就是要通过机关解谜来打开这个抽屉。另外律师日记过场特意给卡利俄佩雕像的权杖一个特写,可能也是别有用意(权杖能触发机关?)。


顺带一提,机械师的传闻里也提到了庄园机关是吸引机械师来庄园的原因。



园丁是在慈善家孤儿院从小长到大的吗?园丁所在的医院是由慈善家孤儿院改造来的吗?

我个人认为不是,以为从网上流传的那些解包信件来看,白沙街上有这么三所结构:

白沙街13号孤儿院(最初由慈善家运营经营,后被教会改造成儿童精神病院)


白沙街59号疯人院(园丁接受治疗之处,同时是教会要求医生义诊的所在地)


白沙街673号教会医院(信件中教会建议将精神病儿童转移到的地方)


在医生电疗园丁的图片里,上面写的是“Patient 137 Lisa Baker”


即园丁是第137号病人,而拥有130多名病人的医院并不像是慈善家孤儿院的规模,园丁很可能是因为什么原因转到了别的医院……她并不是在13号(儿童精神病院)而是59号(疯人院)长大的。

而在医生日记里,园丁对医生的问话也都是问得“疯人院”而非“儿童精神病院”(因为二者还是有区别的)


如果“十年论”成立,园丁大概是在12岁左右就离开了慈善家的那所去了59号疯人院。

慈善家最后经营起属于自己的孤儿院了吗?

我个人认为没有,因为我在网上找到的解包图片里,慈善家推演“逃之夭夭”对应的那张信的落款是“杜克神父”,慈善家在运营第一所孤儿院时就是杜克神父一直在与他联系,他也出现在了慈善家的那张照片里,不出意外,推演中那个指挥残疾儿童演奏的也是这位神父。也就是说,慈善家运营的下一家孤儿院的幕后仍然是教会。



最后评价一下慈善家这个人物?

那我把自己的脑洞和评价都放上来吧:

慈善家从小就流落在街头,与其他流落在街头的小混混、贼头子、扒手等等经常打交道,没有秩序、规则管理的下层社会是混乱而充斥着暴力的,不讲理、用拳头说话是常见的事情,当然欺凌也与之伴随发生,当时还很小的慈善家可能刚开始服从那些比他大的大混混、贼头,甚至自己偷来的赃物都要被压在他头上的那些混混抢走,但是在某一次他起了反抗之心,最终反抗的结果就是他挨了一顿毒打。失去一只左眼的代价让他认清了这个遵循丛林法则、弱肉强食世界的真实面目——冰冷又黑暗,残忍又真实:

有时候,你不得不向现实妥协,甚至是要去依附于强者

这也可能是他选择与教会合作的原因,慈善家并不甘于做一个永远活在世界阴影里、见不得人的小偷,他想要抛头露面,想要有一个正大光明的身份,身份低微的他同时拥有着野心,这点我是从他最新的国际版人格测试得出的结论:


同时,对于自己想要的东西,他从小的经历教会了他:去抢、去争、去夺、去占有,甚至会以暴制暴(这也是为什么他会动不动就出拳头的原因;园丁不反抗的话他还是表现得比较友好的,但是园丁一旦反抗了他,他可能去尝试用暴力的手段制圌服她)

但是,当他碰壁后,当自己的生命、利益受到严重威胁后,他会妥协、会让步、会收手


这就是他的生存之道

所以,在最后园丁与自保这两个选择里,他选择了后者,他不是浪漫主义者,而是现实主义者,他向“丽莎并不属于我”的这个现实妥协了。

国际版的人格测试也暗示了,慈善家在感情与物质间,最后会选择物质。


他很现实

也很真实


转载自:博客名称不能为空 来源:龑玺
   
评论(2)
热度(2044)
  1. 共16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退了。